Skip to main content

产品之路曲径通幽

一、灵魂拷问篇

1.1 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是一个非常目标导向的岗位,产品经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所以,一定要先明确问题和目标才有所谓的解决方案。

找工作是一件人生大事,关系到短则3-5年、长则10年以上的人生旅程。

所以第一要务是问自己:你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

我觉得对于高段位的公司而言,这反而是对面试者最大的考验。面试下来发现,越是腾讯网易这类注重产品的互联网公司,越关注这一点。

一点不成熟的感悟:对于产品经理,低阶企业看干活意愿,中阶企业看产品技能,高阶企业看思维和价值观。这不仅仅只是一道面试题(虽然确实需要作为面试题准备),也是每个产品经理要拷问自己的回答。

之前在复旦NBC社团的讲座上,听了汪校长的分享大受启发,觉得他的模型非常完美。可以从对工作的激情、自己的个性、掌握的技能/能力三方面切入。具体可以看下图:

1.2 为什么适合做产品经理?

找工作其实和谈恋爱很像,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问的是这个岗位为什么合你的胃口。你为什么适合做产品经理,考察的是你为什么能胜任产品经理一职?

在我看来,to C 产品和 to B 产品的能力模型是很不同的。

to C 产品的核心命门是“用户体验”,关注的是产品如何方便好用、有趣好玩。

而to B 产品的核心命门是“价值&效率”,这不意味着用户体验不重要,但是对于商家/企业来说,效率最高、利益最大化是根本诉求。

举个例子:

对于微信来说,有的功能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担和操作成本,为了用户聊天体验的流畅这些功能可能会被压抑。例如大家都想要自拍美颜,但微信迟迟没有加上。

但对于商家版的阿里旺旺,聊天界面的功能则五花八门:快捷话术、商品管理、订单处理、客户标记,客服往往得接受专门的培训才会操作。但这些功能对于提高商家效率非常重要。

因此,to C 产品经理的能力金字塔分为三层:

最底层的是“同理心”。这种往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一个人细腻与否,是否能够敏感地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后天很难习得。用“情商”一词也多少能够概括这种同理心。

例如张小龙是非常内向的人,因此对沟通的压力很敏感,所以坚持不在微信做上“已读/未读”。

中间层是产品通用能力,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等。这些也是初阶产品最需要补上的能力。

顶层是想象力。C端产品要能吸引人,想象力很重要。比如红包习俗在中国存在千年,但是一旦把微信支付和红包放在一起,瞬间诞生出新的过年礼仪。

又比如开心农场从PC时代就开始火,但是把支付宝+开心农场+“种真实的树”的概念,一个idea为当年舆论危机中的支付宝挽回多少好感。

(以上这三点能力是我boss提出的理论,这里盗用一下)

而to B 产品经理的能力金字塔则是另外三层:

底层则是对业务价值的理解。

比如,同样是聊天软件,为什么钉钉一定要做上“已读/未读”,还要使劲“钉”你一下? 因为它的目标客户是企业管理者,而非员工。 已读未读状态更能提高员工工作的沟通效率,员工的压力就没那么重要了。

又比如,商家版阿里旺旺的对话甚至有计时功能,新对话出现就开始计时:1秒、2秒、3秒...是不是看着就压力山大? 但因为客服响应顾客的速度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商家在平台的绩效,所以效率远比舒适体验更重要。

中间同样是产品通用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执行能力等等,不赘述。

顶层则是商业大局观。对整体业务格局、商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这点过于高深,各种商业大佬都论述不清,在此也不过多涉及。仅举个简单的例子:

为什么盒马鲜生对于阿里价值这么大?

除了带来线下客户增量、通过线下体验带动线上购物等作用外,盒马鲜生还使得阿里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新零售的发展模板。未来企业要选择合作伙伴,具有线下新零售经验的阿里会极具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选择了阿里旗下的饿了么作为唯一外卖平台。

以上讲的是to C 与to B 的不同。

但是,两者在本质上又是相通的。一方面用户体验很大程度取决于用户利益诉求的满足,另一方面商家本质上也是产品的用户。

对于两类产品经理而言,共同的核心能力都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即感受痛点——挖掘需求——提出恰当解决方法的能力。

二、学习篇

如果你通过上面的拷问“确认过眼神”,你遇上对的狗(You to PM),而狗也遇上对的你(PM to you),那么下一步就是慢慢摸索成为一名产品狗了。

强调一遍,入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实习!入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实习!入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实习!

但是如前面所说,第一份产品工作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比较难找。

因此,可以自己先通过其他渠道初步了解产品经理的工作、思维,并且多琢磨市面上的产品,通过前期学习准备帮助自己获得产品行业的入场券。

2.1 书籍推荐

产品经理工作能力的书籍推荐:

- 《启示录》(国外的产品经理圣经):

- 《结网》(国内较优秀的产品经理入门书):

另外苏杰大神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刘飞大大的《从点子到产品》也挺有名气。

关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的书籍推荐:

- 唐·诺曼《设计心理学》,用户思维宇宙大爆炸的原点;

- 《Don't Make Me Think》(《点石成金》)也是经典;

- 《简约至上》,提出了删除-组织-隐藏-转移四种策略;

- 《用户体验要素》,提出了“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的架构,市面上90%的产品体验报告都按这个框架写,所以也用烂了

- 《About Face 3 交互设计精髓》,非常细致且专业的交互入门书

其他拓宽思维、视野的书:

- 《腾讯传》,吴晓波的书真的写得很好

- 《参与感》,用户参与小米产品设计的过程

- 《失控》,深刻影响了腾讯企业文化的书,据说张小龙也推崇备至

- 《金字塔原理》,麦肯锡经典方法论

2.2 日常产品把玩

产品经理的手机必定是装满各类大众小众的APP。在求职阶段,尽量每天把玩一个APP;或者两三天一个主题,如陌生人社交、旅游、住房等,把同主题下的主要APP都体验一遍。

虽然说产品经理需要学会像白痴一样用产品,但准确来说,产品体验是一个从白痴到专家的过程。

可以按照一个简单的路径来逐步展开:

A.第一眼感觉:

很多APP能否留住人也就在刚开始的宝贵几分钟。打开APP,先观察首页,按APP设置的引导或者本能的引导浏览一遍。记录几个核心感受:

- 设计风格和初步感觉(第一印象肯定是视觉上的)

- 这个APP能给我带来什么帮助?需要多长时间我才能明白这一点?(信息传达的直接性)

- 新手冷启动时通过什么方式来引导

- 整体操作的流畅程度

- 如果1分钟后我关掉了这个程序,是否会再次打开?

B.整体框架:

下一步是搞明白整个APP的主要功能和结构,各主要TAB之间的关系。

举几个常见的框架:

- 内容社区:通常包括 首页信息流+用户动态/关注+发现/集市+消息通知+我的个人页(知乎、即刻、小红书,豆瓣略有变化)

- 电商类:首页(频道位+推荐)+购物车+内容社区+商品分类+我的主页(淘宝、京东、严选、考拉)

- 教育类:课程推荐+课程集市+已订阅课程+个人主页(腾讯视频、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得到略有变化)

首先可以归纳这些结构的成因。

例如:电商的首页吸引笨笨用户,没有明确目标就看活动促销和推荐;商品分类服务于大明用户,意图很清晰;电商内容社区聚焦于小闲用户,逛逛看看就买了。因此三个模块可以分别满足这三类用户。 (这三类用户的划分见梁宁的得到课程)。

其次,可以观察该APP与同品类框架的不同之处。

例如,淘宝下降了[商品分类],代之以[消息]。 这是因为手机淘宝的大明用户更多会使用搜索,[分类] 这一PC时代活化石的点击率大大下降,而消费者找商家客服进行售前售后咨询的重要性逐步提升。 又例如,拼多多没有购物车。 很大原因可能是因为拼团这一形式受到时效限制的影响,有别于传统电商。

C.核心任务路径:

尝试以用户的角度操作一个核心任务,比如说:

- 陌生社交:设置个人信息展示→浏览/匹配陌生人→建立聊天→文字/语音/视频聊天→添加好友

- 电商:搜索→→浏览商品列表→浏览商品详情→加入购物车→下单→支付→支付完成查看结果

主要观察点在于: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步骤、过程中下一步如何操作的指示是否清楚、遇到什么障碍、与竞品的异同等

D.关键页面分析:

这一步更关注表现层,主要分析主要页面的信息布局、交互方式、设计元素。

例如抖音视频播放页有视频、点赞、评论、分享等按钮,在页面里如何布置? 切换其他视频、跳转楼主主页需要什么交互?

E.产品亮点:

相比较竞品,归纳出产品令人眼前一亮的特点,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方面。

F.用户评论:

观察几个主要应用市场的用户评价,观察好评和差评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特别关注其中一些细心用户提到的细节。

G.背景&模式:

通过上述几点,你已经对产品本身和用户口碑有了基本的认识。如果需要更深入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信息,可以通过知乎、产品社区、新闻报道等网站,进一步了解产品背后的商业背景、创始人团队、发展历史和盈利模式。

这一点相对深入,不同产品的背景、商业模式也可能完全不同,在此不过多展开。

关于产品的选择,在练习阶段,尽量挑选已经相对成功有名的APP。

苹果用户可以按Apple Store top100 的排名来体验,安卓用户可以从豌豆荚、小米应用商店等排行榜选取。小众的新产品虽然也值得体验,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因为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评价体系,建议通过好产品来练眼力。

下面附上pmcaff2017年“产品学徒训练营”的推荐应用,以供参考:

2.3 产品分析报告

这一点知乎上已经有许多很好的回答了,就不过多展开。这里推荐王镇雷的回答:写一篇产品体验报告需从哪些方面入手?

我不建议产品分析报告用老套的“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这种思路来写。

从学习训练的角度来说,这种八股文式的写法会限制人的思维,而且可能会养成一种思维惰性。

从应聘求职的角度看,由于太多人使用这种框架,也很难出彩。尤其对于竞品来说,这种框架常常分析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比如抖音&微视、携程&去哪儿、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对相似竞品的分析需要因地制宜。

2.4 原型设计

其实原型设计只是唯手熟尔,核心还是上面的产品分析方法。

一般原型设计可以用Axure和墨刀。

- Axure入门的话,可以看一本书,跟着案例一起做,把前面基本内容学会就好,后面的过于深入,实际应用价值不高:网站蓝图 Axure RP高保真网页原型制作

- 墨刀上官网看看教程就成:墨刀 - 强大易用的原型设计与协同工具

2.5 技术知识学习

可以看下我的另一篇回答,适合技术小白: 黄色的大水:产品经理如何大致听懂开发之间的对话?

2.6 信息社区&大佬分享

日常保持对互联网信息的关注会使你保持对互联网的动态更为敏锐。此外不少大佬也会在个人公众号发表一些思考,都值得一读。

这里推荐几类公众号:

互联网报道:

- 36氪(文章质量普遍很高)

- 虎嗅(常有记录行业发展史的好文章,缺点是八卦偏多)

- 差评(尽管因为洗稿名声不好,但是不少文章对复杂概念进行了通俗解释,适合小白)

- Appso/爱范儿/知晓程序(爱范儿的公众号矩阵,较多对新产品的报道)

- 极客公园

大佬新看法:

- 产品类:梁宁-闲花照水录、BLUES、行者慎思、caoz的梦呓、刘言飞语

- 运营/营销:张记杂货铺、吴怼怼、小马宋

- 其他:keso怎么看(互联网动态)、42章经(投资)、吴晓波频道(经济观察)、

产品技能:

- 腾讯大学、腾讯课堂产品学院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产品类,也有自己的网站和APP)

- PMCAFF(产品类,也有网站)

- MicroUX(交互设计)

- 产品经理充电站(产品类,以前叫“枯树咖啡馆”)

-----------------------------------

三、求职篇

3.1 基本原则

还是回归那句话,入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方式是去实习!产品是一个非常强调实践的领域,对着产品放马后炮很简单,动手做出一个非常难,这也是产品经理看重项目经验的原因。

但是,光有实习经历是不够的,多做还要多想。不是你做了一个项目就叫“有项目经验”。而是你有一个目标之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这个目标,并且沉淀下自己的思考,这才是项目经验。

目标——方法——执行——沉淀,这四点才构成了项目经验的完整维度。

3.2 整体方向

对于非相关专业、无产品经验的求职者而言,如果无法直接进入大厂实习,这里提供三种切入行业的实习途径:

- 产品爬阶:小公司/创业公司产品——大厂产品——理想公司产品

- 运营转产品:中大厂运营——大厂产品——理想公司产品(产品领域对运营能力很看重,像腾讯一直强调产品&运营不分家)

- 跨行业转产品:投资/咨询/市场等——大厂产品——理想公司产品(原行业需要与产品有接近的能力,比如金融和咨询非常重视逻辑思维,而市场则拥有相关行业经验)

当然,如果能够直接进入理想公司做产品,可以一步到位。

理想公司因人而异,不一定都是BAT,关键是找到match自己的公司。

不过,这里依然建议要到大厂进行一番学习和洗礼。我第一份实习在创业公司,当时只有我一个产品,自己摸爬滚打虽然成长很快,但是缺乏系统的产品能力和思维。比如当时要做广告系统,自己一点点在网上查广告有哪些模式,完全从头搭建,时间和效益完全不成正比。

大厂产品经理的好处是有机会接触到成熟的、体系化的产品架构。遇到没接触过的产品,也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可以请教,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建立个人的产品能力和视野,对以后的长期发展也作用深远。

3.3 简历准备

在刚开始进行产品求职时,可能要经历一番痛苦的海投。这时候,一份简洁有力的简历至关重要。

完全没有产品相关经验的同学,尽量挖掘自己与产品思维和能力相关的经历。

由于都是在学校的学生,活动经历可能不多。我比较喜欢的写法是将在校经历拆分成对应能力。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能力提炼出来,更为直白易懂,另一方面也表明对岗位所需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举个例子:

学生会:组织能力、沟通能力、执行力……

辩论队:逻辑思辨、表达能力……

XX协会:策划能力、团队协作……

以上每点再细化说明,比如:

XXX大学辩论队 队员

- 逻辑能力:两年辩论队经验,每周固定进行N次逻辑训练,思辨能力扎实。

- 表达能力:参与过N场校级辩论赛,曾N次获得最佳辩手称号,表达条理清晰。

对于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同学,更关键是把经历表达清楚。

关于简历怎么写的经验,知乎上已经有很专业的分析了。

这里从产品的思维习惯出发,提两个核心原则:模块化、闭环化。

A. 模块化

简单来说,每一件事分一个模块,各模块之间互相区别,保持结构清晰。举个例子,下面是我曾经帮朋友调整过的一份简历,原版本已经找不到了,这里放上修改版:

这里每一件事都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并且提炼出重点:

\1. 1. 第一层级是教育经历、实习经历、在校经历;

\2. 2. 实习经历下分为第二层级,即第一段实习、第二段实习;

\3. 3. 具体实习下,如果负责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作为一个单位;

\4. 4. 每个项目又分为不同的具体工作。整体框架如下:

各个模块结构要清晰

B.闭环化

上述的每一个单位,要在内部形成逻辑闭环。

形成闭环的方法可以采用STAR法则,即情境-任务-行动-结果。

换句话说,就是:在什么背景下,我接到了什么样的任务目标,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举个例子:

历史对话列表梳理:旧版本商家无法有效进行用户关系管理(背景)。为方便客服跟进、提高成交量(目标任务),在历史联系人列表增加顾客的最新订单状态标记(行动)。功能上线后,商家满意度从52.1提升到72.9(结果)

当然,重要的经历相对写得详细,不重要的经历可以简单带过,这个就自行权衡了。

3.4 面试前准备

对于没有互联网经验的同学来说,一般人的简历往往难以快速打动招聘者。

因此,除了一份简历之外,在投递简历和面试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往往能够有意外的惊喜:

A.产品分析报告

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写一份目标公司的产品分析报告。

无论是简历关还是面试关,往往能增色不少。

这里简单举两个我的亲身经历。

我第一份实习曾经电话面试过一家AI方向的创业公司,当时因为只能实习两个月被拒绝了。之后我邮件发送了一份对他们网站的分析,当时因为不懂AI,只是写了对网站交互改进而已,其实很简单粗糙。但是产品负责人收到后,便让HR发来了录用通知。

第二份实习面试京东时,当时面试官的问题我一时没抓住点,一度陷入尴尬。此时我赶紧拿出了之前做的京东APP分析报告,当时主要分析了京东秒杀和京东直播,于是就着这两个话题聊了下去,也和面试官交换了对产品的一些思考,过程顺利结束。

面向求职的产品分析,不用太拘谨于形式化。

要注意使用场景,很多时候你是在跟面试官边聊边讲这份报告。

所以核心是简洁、直观、深入地把分析的逻辑表达清楚。重点在于对产品本身功能、业务、模式的分析,以及对竞品的理解。

B.项目经历

对于有实习经验的同学来说,因为简历空间有限,可以在简历之外另外准备一份项目经历,1-2页为宜。

主要把自己负责的项目脉络讲清楚,建议还是采用STAR法则。

通过我以往的经验,只要拿出了这个经历,面试官都会集中关注这份材料。

因为比简历更细致,面试官可以发问的点也更多了,这样更有利于面试官深入和你的交流——关注面试官的用户体验也很重要 ⁄(⁄ ⁄•⁄ω⁄•⁄ ⁄)⁄ )

但是,写得详细也可能暴露更多问题,所以务必要仔细对这份材料进行充分思考。把每一个点的逻辑都整明白。我曾经花了一整天时间,反复推敲每一点:以前的工作在逻辑上是否成立?是否有漏洞?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C.公司调研报告

面试前必须要对面试的公司有基本的理解,我个人习惯的获取渠道是官网和新闻。如果是创业公司或者小公司,因为调研的时间成本不会太大,可以写一份简短的公司调研报告(我习惯用思维导图),以表现对于应聘的诚意。

之前曾面试过阅文集团的运营,当时我用八爪鱼(一个傻瓜爬虫工具,很适合小白)把创世中文网、起点中文网、云起书院等网站的用户阅读排行榜数据爬了下来,统计各类目的数量。发现“军事”类目的书籍在一般网站人气不高,唯独在创世中文网高居男性人气前三。在面试时就与起点的产品负责人聊到这一点,整个讨论挺有趣的。

-----------------------------------

四、面试篇

终于到了面试环节了,这一部分要讲的内容太多了,有机会另外开一篇写。这里提一些主要原则。

4.1 群面技巧

在我理解,群面核心考察的是利益不同的各方,如何能够通过团队协作,推进项目实现产出。

这一点很像大公司的跨部门沟通,大家虽然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但是必须实现合作,以完成手中的项目。

所以,产出是第一要义!产出是第一要义!产出是第一要义!

陷入撕逼的团队、互相抢话的团队、没有明确产出的团队,很大概率团灭。

我暑期实习时的两次群面,两次都幸运地遇到了咨询出身的同学,率先搭起了讨论的整体框架,最后都产出了很出色的产品方案,整个过程也很有趣(不得不说咨询行业同学的逻辑思维真的非常出色)

两次群面,一次是5进3,一次是8进5,都是大比例地通过,可见有完整产出对团队的重要作用。

作为个人,则是要把握好每次发言的机会,做好三点:

\1. 1. 要注意说话的逻辑:让每一次发言能够形成逻辑闭环,有理(逻辑)有据(依据)有结论

\2. 2. 要提建设性建议:能够推进方案产出的意见,不要陷入单纯的争辩

\3. 3. 反对时要干净利落:如果队友的方向错误,要及时地提出反对意见,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并且把道理一次讲明白,不要纠缠

4.2 单面技巧

对于产品来说,面试时最核心的当然还是强调逻辑性。但是如何突出自己的逻辑性呢?这里同样提三个我喜欢的原则:

A.连贯性分点

分点大家都懂,往往表现逻辑性很强的方式就是分出1、2、3点。

但是生活中大家也会发现,只要对方开始分点讲,你可能听着听着就分神了,而且分点的套路感太强,有经验的面试官可能会直接打断你(亲身体验过)

让分点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联系,形成连贯的系列,更有助于聆听者保持关注。

比如上文提到的产品经理能力模型。用金字塔式的三层逻辑来讲,大家都想知道顶层能力是什么,会让听者形成悬念,一点一点逐步递进。除了金字塔式,还有:

- 肉夹馍式(内部/外部两部分)

- 夹心巧克力式(表面/核心两层面)

- 猪肠式(完整链路环节,例如浏览→查看详情→加购→下单→支付→物流→售后)

- 冰糖葫芦式(不同的分点有共同的核心,比如介绍个人爱好:学哲学、打辩论、看推理小说,核心是表现自己喜欢逻辑思辨)

饿了。。。。

连贯分点法

B.需求先行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分析需求就是生存的核心技能。在遇到情景分析类的问题时,切记需求先行的原则。

比如说之前很火的“小明要喝果汁,妈妈要做饭,该怎么办”的问题。

如果把妈妈作为产品经理,这里基本的问题变成了:小明喝果汁的需求与全家人吃饭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这里面首先就涉及需求优先级的排序。

其次,小明喝果汁的需求是他真正的需求吗?不是,他真正的需求,很可能是口渴,也可能是想吃甜的东西。这里涉及辨别真伪需求。

最后,小明的需求可以被其他方式满足吗?口渴的话,是否可以喝水代替,或者喝家里的饮料;想吃甜东西,是否可以给小明吃糖?这又涉及需求的解决方式。

再举个例子,之前听欢聚时代的产品经理说过一个有趣的例子,火车上铺怎么样才能卖出高价钱?

用市场思维可能是在票源紧缺时售卖上铺,抬升价格;

用运营思维可能是针对性地售卖给喜欢独处、不愿被人打扰的群体;

而产品思维则可能是把两边上铺打通,做成情侣专属铺位,以迎合情侣们需要亲密空间、隔离他人的需求。

其他的比如:你最近一次送别人礼物是怎么送的?如何用0.01元钱买到可乐?等等。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回答,如果你一时没有思路,不妨从用户/商家的需求开始切入。

C.讲故事

对!你没有看错,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很重要,非常适合考察经历类的问题。

讲故事不是编故事,不要求声泪俱下,而是讲究叙述的故事性。你可以把自己的项目经验、社团经验、个人爱好、为什么要做产品、你最自豪的事、最挫败的经历,都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我有时候问同学,平常实习主要是做什么。他们一般这么回答:

我主要是整理一些商家的材料,记一下会议纪要,然后boss有时会叫我处理一些数据。

(问:处理什么数据呢?)

主要是用户购买的数据,比如说他们主要买了什么东西呀,搜索了哪些品类啊

(问:收集这些数据做什么呢?)

我们想比对一下用户的购买喜好,和商家的销售有什么不同?

(问:为什么要做这个对比呢?)

……以下省略……

这样的表述相对逻辑性就不明显,如果用讲故事的方式会更易懂。

但是,故事也有故事的讲法。

\1. 1. 首先要情境说清楚,你处于什么环境、什么场合、有哪些决策的条件,简要地说清楚。

\2. 2. 其次,把悬念设置好。所谓悬念,就是疑问、目标、需求。我有什么疑虑、项目遇到什么问题、用户有什么需求,怎么才能解决呢?

\3. 3. 然后是你做的具体事情。

\4. 4. 最后是照应之前的悬念,通过这一次经历,你是如何解答之前的疑惑,有什么收获?

细心的同学就要问了,这不就是STAR法则的变体吗?

没错,STAR法则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故事范本。不仅可以用于写简历,面试中也是好用的法宝。

如果进行改造,上面的介绍可以变成:

当时我刚开始实习,团队的leader分配我主要负责基础的数据整理工作(情景)

当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商家总是抱怨自己的销量不高,在平台的销售很乏力。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一时还没有头绪(悬念)

我当时猜想,问题很可能出在销售品类上(深入悬念)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通过数据,分析了用户的购买数据和商家的上架品类(做的事情)

最后发现,商家的上架品类与用户需求不匹配,比如说……(解决悬念)

这里附上我在网易PM599产培生面试过程的记录,涉及到不少群面和单面的常见问题,仅供参考:

黄色的大水:庖丁解牛式复盘——2018年网易PM599产培生面试通关全流程

4.3 面试加分小技巧

再提几个面试tips:

\1. 1. 如果被面试官反驳,不要直接认怂,而是把自己得出结论的条件和逻辑向面试官说明。如果面试官依然反对,可以尝试询问面试官的思考逻辑,再进一步探讨。这样起码你和面试官就是双向平等地就逻辑层面进行交流,而不是单向的压力质询,同时也向面试官展示了你的逻辑能力

\2. 2. 遇到不了解的地方,大胆向面试官请教。面试官往往很愿意指导你,而且一来二往,你仿佛成了他的学生,面试官对你的好感度也会无形中提升(每次面试都是难得接触到资深产品前辈的机会,抓住这个机会向前辈学习,很可能对你往后都有教益)

\3. 3. 一图胜千言,可以把自己分析的产品界面纸打印出来。直接用图片说话,比手脚比划半天强得多

\4. 4. 要熟悉自己之外的业务架构,面试官常常会考验你对整个团队、整个公司业务的了解程度。